2017年12月18日,我院组织开展了2015年和2016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此次验收工作采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答辩+教学研讨的形式进行,邀请了51吃瓜教学督导组潘双来教授、龚春英教授、王晶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梁文萍教授,以及各基层教师参加。
51吃瓜将从本次验收通过的项目中,选出结题优秀的项目推荐到学校,以结果认定的形式申报校级教改项目。这是我校推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对专业建设工作的一种新尝试。在这种新方式的尝试下,各专业除了直接申报每年学校组织的教改项目立项申报以外,还可以先申请院级教改项目立项,并通过一定的建设周期后,再根据建设成果和成效争取校级项目认定。这种院级教改项目建设为校级教改项目作培育的新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过程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了教育教学教改项目的实际应用,避免了以往部分教改项目重申报轻建设、项目建设与教学实施脱节等问题。
本次项目结题评审不仅关注教改项目的建设内容,还关注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如:是否应用在课堂教学、学生是否受益、成果在全校或全国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或辐射等等。今后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时,需参照以下成果条件进行准备和总结:(1)发表一篇教学教改论文;(2)两次及以上课程组专题讨论会,或一次院级及以上教学专题讨论会或沙龙,均要求提交新闻稿或会议纪要;(3)项目成果明确体现在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或教材等教学资料里,或在课堂教学或实验实践等相关教学活动中有实际应用,均要求提供相关支撑材料;(4)立项评审组在立项评审时明确要求的完成成果,或结题评审组最终认可的其他显著成果。
     在答辩+研讨过程中,专家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部分教师参与了交流和讨论,以答辩+研讨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教学研讨的机会。通过汇报和交流使我院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得到了更多启发,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附录:
2015年和2016年院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结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年份  | 验收结果  | 
1  | 体现两化融合及航空航天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张绍杰  | 2015  | 优秀  | 
2  | 通过学术科研与科技竞赛活动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 甄子洋  | 2016  | 优秀  | 
3  | 加强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晓琳、曹鑫  | 2016  | 优秀  | 
4  | 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 卜飞飞  | 2016  | 优秀  | 
5  | “电工电子技术A”视频公开课  | 刘海春  | 2015  | 优秀  | 
6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探究性教学与多样性考核研究  | 唐超颖  | 2015  | 优秀  | 
7  | 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  | 陈新  | 2015  | 优秀  | 
8  | 生物医学光子学科学实验探究课  | 李韪韬  | 2016  | 优秀  | 
9  | 基于OBE的电力系统课程群教学体系的建立  | 王世山  | 2015  | 优秀  | 
10  | 肿瘤荧光成像实验开发与建设  | 陈春晓  | 2016  | 优秀  | 
11  | 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  | 蒋冬青  | 2016  | 优秀  | 
12  | Matlab控制系统微课教学研究  | 林雅洁  | 2015  | 优秀  | 
13  | 《电力电子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及教学模式探索  | 邓翔  | 2015  | 优秀  | 
14  | 电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机制的完善与实施  | 秦海鸿  | 2015  | 优秀  | 
15  | 运动控制多功能实验新装置研制—《自动控制原理》开放式综合实验建设  | 盛守照  | 2015  | 良好  | 
16  |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课程精品资源建设  | 陈则王  | 2015  | 良好  | 
17  | 中美电气工程类课程教学比较  | 姜文颖  | 2015  | 良好  | 
18  | 基于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探究  | 徐华娟  | 2015  | 良好  | 
19  | 基本电能变换器实验项目开发  | 刘海春  | 2016  | 良好  | 
20  | 多模态小动物成像实验开发与建设  | 陈春晓  | 2015  | 良好  | 
21  | 强化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建设  | 王晓琳  | 2016  | 良好  | 
22  | 专业认证下电气工程生产实习改革与探索  | 卜飞飞  | 2016  | 良好  | 
23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 卜飞飞  | 2015  | 良好  | 
24  |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  | 陈杰  | 2015  | 良好  | 
25  |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 王世山  | 2016  | 良好  | 
26  | 面向航空航天复杂电气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探索与建设  | 江军  | 2016  | 良好  | 
27  |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 陈志辉  | 2016  | 良好  | 
28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理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杨雅敏  | 2016  | 良好  | 
29  |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建设  | 周翟和  | 2016  | 良好  | 
30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 陈春晓  | 2016  | 通过  | 
31  | 具有航空特色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  | 王世山  | 2016  | 通过  | 





